在城市應對暴雨內(nèi)澇的進程中,廣州多鈦克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積極發(fā)力,憑借其研發(fā)的排澇機器人等先進設備,助力城市抵御積水風險。而對于奔波在暴雨天街道上的外賣與快遞員們,掌握避開危險積水點的技巧同樣刻不容緩。暴雨天的街道,對騎電動車的外賣、快遞員來說,每一處積水都可能是 “隱形陷阱”。車輪濺起的水花背后,可能藏著漏電的電纜、深不見底的坑洞,甚至足以把人卷走的水流。想要安全配送,必須認清這些 “奪命積水點” 的特征。

1. 路燈桿/電箱旁的積水
暴雨中,路燈、電箱的線路可能因進水短路,按照舊規(guī)范,燈桿內(nèi)部很少安裝常規(guī)漏電保護器;新規(guī)范逐漸要求安裝剩余電流保護或者防水性能較好漏電保護器。無論是哪一種,只能確保正常工作時其下游電路安全,進水失效后,無法保障。電流可能會通過積水擴散,所以盡量要避開路燈桿或電箱旁的積水路段,不要心存僥幸。
2. 無蓋下水道口的 “隱形深坑”
暴雨沖翻井蓋后,積水會形成 “順時針漩渦”,一旦車輪陷入,電動車瞬間失衡,人可能被甩進深井內(nèi)。注意路面 “顏色異常的水洼”(比周圍深暗),或觀察水面是否有 “局部凹陷”,遇到時果斷繞行,哪怕多走幾十米。
3. 地下車庫/涵洞的 “U型積水帶”
地下車庫入口、鐵路涵洞往往是 “鍋底狀” 地勢,積水會像漏斗一樣聚集,看似 “只沒過腳踝”,往前1米可能突然深至膝蓋,電動車易打滑側翻??吹饺肟谔幱?“禁止通行” 警示牌(哪怕是臨時放置的),堅決不闖;若沒有標識,用腳試探前方水深,水深超過20厘米,約電動車輪轂1/3就折返,但如果非常熟悉此路段,則另當別論,為防止磕碰,可下車推行。
4. 老舊小區(qū)門口的 “臺階下積水”
老小區(qū)門口的臺階縫隙可能藏著鋼筋、碎石,積水會掩蓋這些 “暗礁”,電動車碾過時易爆胎;同時,臺階邊緣的積水可能突然 “落差變大”,導致車輪卡入臺階縫隙,人被甩飛。所以從小區(qū)門口的緩坡或人行道通過,避開臺階正前方的積水區(qū),若必須經(jīng)過,減速至 “步行速度”,保持車身垂直于臺階方向。
5. 施工路段的 “圍擋旁積水”
工地圍擋下的積水可能混合著泥沙、磚塊,甚至有未拆除的鋼筋頭露出水面,一旦車胎碾過,可能被扎破;更危險的是,積水可能泡軟地基,導致圍擋突然倒塌。與圍擋保持1.5米以上距離,若看到圍擋有 “傾斜”“底部滲水”,立即繞路,哪怕需要多繞一個街區(qū)。
二、暴雨天配送的3個 “保命習慣”
1、裝備先檢查:
出發(fā)前把手機裝進密封袋(防止進水失聯(lián)),在電動車車頭綁一個強光手電筒(照亮積水下的障礙物),穿高幫防水靴(比雨鞋更護腳踝,防碎石劃傷)。
2、遇積水別逞強:
當積水沒過電動車腳踏板時,立即停車 —— 此時電池可能進水短路,繼續(xù)騎行會引發(fā)電機故障;若發(fā)現(xiàn)車身開始 “打滑”,雙腳撐地減速,別猛捏剎車(防側翻)。
3、學會 “看天辨險”:
看到天邊 “黑如墨汁” 且云層快速移動,說明暴雨即將增強,可暫時??吭谏虉?、便利店屋檐下(遠離廣告牌),等雨勢減弱再出發(fā)。
對奔波在暴雨中的外賣、快遞員來說,“準時送達” 重要,但 “平安返回” 更重要。遇到難以判斷的積水點,不妨多問一句路邊商戶:“這里水深嗎?”—— 一句提醒,可能就避開了一次危險。畢竟,只有安全抵達,每一單配送才有意義。